备份

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份 -> 教育教学 -> 正文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8-24 浏览次数:


一、专业名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代码:080910T

二、专业介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从国家和社会需求出发,是教育部为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而批准设立的新工科专业,以培养学生数据思维和数据价值发现能力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展示能力以及解决行业领域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素养,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掌握大数据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数据思维能力和解决数据密集型问题为主的动手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或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开发技能力,能在IT 行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和医疗卫生等行业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大数据研究、咨询、教育培训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系统学习数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接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大数据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党和人民。

  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正直与诚实,刚毅与执着,能勇敢地承担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

  3、掌握面向数据应用的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应用领域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和手段,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等核心专业意识,具备大数据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4、 能够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初步建模,并能利用统计建模和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产品化开发;在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基础上,具备广泛的数据应用视野,能够胜任大数据分析挖掘和系统开发,以及大数据在医学等应用领域的工作。

  5、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理解本领域职业道德和伦理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7、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方法。

  8、能在科技、教育、金融、医药卫生和管理等领域,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

五、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

  核心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Java/C++/Scala 等)、面向数据科学的编程语言(Python/R 等)、应用统计学、算法设计与分析、分布式计算与并行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库系统与数据仓库、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最优化理论、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平台及编程实践 (包括基于 Hadoop、Spark 的大数据应用系统研发)

六、学制、学习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八、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类别

  按课程属性要求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实践教学环节属于课堂外必修课类别。

2.课程模块

  必修课分为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含限选课和任选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第二课堂选修课三大类。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分为医药健康类、科学技术类、政经法史类、道德修养类、文学艺术类、创新创业类等六个类别;第二课堂选修课分为道德修养类、社会实践类、科技创新类、文化艺术类、社团活动类、技能考证类、自主学习类等七个类别。

3. 课程思政

  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分层分类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在不同层次、类型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和创新,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九、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军训

  教育安排在第一学期,共2周。按教育部 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 关于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规定要求执行。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及坚持锻炼身体的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2.社会实践

  (1)“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工会要求,由社科部统一组织安排,共2周。

  (2)“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黔教办社[2011]346号)文件要求,通过系列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共1周。

  (3)劳动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要求进行,共36学时,2学分。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3.课程设计

  根据课程的特点,在所开设的课程中至少完成2个有一定规模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专业实习

  专业程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进行,共2周。主要安排学生到省内外有实力的信息技术公司实习实践,接受有实际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开发能力,为后续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做准备。

5.毕业实习论文设计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进行,共28周。毕业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拓宽视野、巩固理论知识、初步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人际环境,并使得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本专业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学生可利用在毕业实习期间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为后续毕业论文(设计)做准备。实习内容包括:大数据工具应用、大数据平台应用开发、数据库技术与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主要内容

周数

安排学期

场所

备注

1

军训

军训

2周

1


含入学教育

2

社会实践

思政课及心理健康实践

3周

1-6

校外

暑期进行

3

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

2周

6

校外

集中到IT公司

4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28周

7、8

校内、外

含论文答辩

5







十、课程考核与毕业综合考核

1.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其中考试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集中考核,考查课程由学院自行安排进行分散考核,原则上核心主干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其余课程考核方式安排考查。此外,课程考核在传统终结性考核基础上,强化形成性评价,构建传统试卷考核、计算机考核、论文撰写、技能操作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形成客观全面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考核体系。

2.毕业综合考核

 学生毕业考核采取毕业论文答辩形式。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作为毕业考核成绩,毕业论文执行《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规定。

 (1)根据《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论文(设计)工作规程》文件精神,本专业毕业论文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学生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毕业专题实习结束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

 第三阶段:由信息工程学院组织评阅老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评阅;

 第四阶段:由信息工程学院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专家组,在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三个评价模块组成,指导老师评定论文(设计)成绩,评阅老师提交评阅成绩,答辩专家组评定答辩成绩。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论文(设计)成绩×40%+评阅成绩×20%+答辩成绩×40%。

十一、毕业学分要求与学位授予

 学生在我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专业培养要求的教学计划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各类考试合格,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毕业总学分166.5学分,其中必修课110学分,选修课39学分,独立实践教学各个环节17.5学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和《贵州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符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二、课程体系各类课时比例及教学进程表

1. 课程体系各类课时比例表。

课程属性

课程类别

门数/周

总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学分分配比例

必修课

通识必修课

19

748

244

42

73.83%

38.18%

专业基础课

12

744

94

42

38.18%

专业课

9

468

114

26

23.64%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4

504

110

28

26.17%

71.79%

全校性选修课

4-5

144


8

20.51%

第二课堂

按第二课堂学分为3学分

7.70%

独立实践教学

军训

2周



1



社会实践

5周

1.5

专业实习

2周

1

毕业实习

28周

14

总计



2608

562

166.5



备注:1.毕业总学分166.5学分,课内学时总计146学分,创新学分2学分。

2.实践教学学分比例29.26%。

2.专业课程教学进程表(见附件)

十三、必要说明

 1.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协调统一,同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我校在全校性选修课中设置医药健康类(A)、科技信息类(B)、政经法史类(C)、道德修养类(D)、文学艺术类(E)、创新创业类(F)等六个模块,本专业学生要求共完成8分,其中A类2分,B类2分,C-F各1分。

 2.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将教学进程表中限选课全部修完。

 3.学生在2-8学期内修完本专业要求的所有全校性选修课学分,其中面授选修课只能在2-7学期进行选修。

 4.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道德修养、艺术品味、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培养方案中专设第二课堂学分,要求指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相关活动,完成培养要求。第二课堂学分是毕业总学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审核的条件之一,原则上,本专业学生必须完成3.0学分。具体选修要求参见《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5.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设置自主学习学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要求的学习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具体要求参见《贵州中医药大学课程自主学习实施意见(试行)》。

 6.贵州省情、国防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程采用网络课为主的形式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