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

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备份 -> 教育教学 -> 正文

贵阳中医学院关于强化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6-11-15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提高专业内涵式发展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要求,学校决定较强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以带动课程考核模式的全面改革。为确保该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内涵解读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主要用于监控学生学习进步,检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分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反馈,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其根本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终身发展。

二、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的动态调控,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重点不在于区分学生的好坏,而是在于其形成性作用,通过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发展的成就感。

(二)经常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不是一次性评价,必须是经常性的,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三)双向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必须要兼顾学生和教师双方,通过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全部有价值信息,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且改进也是双向的,根据评价的结果,学生要改进学习方法和态度,教师要改进教学安排和提高教学能力。

(四)清晰性原则

 形成性评价就是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反馈,既然是有效反馈,那么这种反馈必须是清晰的,同时教师的指导也必须是清晰的,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改进、巩固、提高,教师才能针对性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

(五)符合学习心理学原则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必须要遵循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开展评价和教学工作,要通过评价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目标,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

三、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应该包括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形成性评价点、确定形成性评价目标、确定形成性评价方式、确定形成新评价标准、实施并收集信息、评价学生表现、判断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师反思、学生反思11个环节。分析教学目标环节是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的起点也是终点,其中教师反思与学生反思之间是相互反馈关系,教师反思结果反馈给第一个环节,构成一个封闭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四、形成性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方式分为多种,学校以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为主,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其他方式,或者创新方式。

(一)即时性评价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特定的具体环境下,通过教师的情感流露、言语激励、行为暗示等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鼓励、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我们在实施即时性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前预设课堂教学情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评价点进行适当的设计和规划,根据班级规模、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可能出现的评价点选择预先设计评价方式。

 2.利用好预设中的“意外”。教学过程虽然经过了教师的精心设计,由于学生差异和教学环境变化都会在预设之外生成“意外”,也被称为“教学中的课堂生成”,教师要能够利用好。

 3.要清晰具体的说明评价目标,这样能够便于学生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能够明确努力方向。

 4.要在平等的课堂气氛中评价。在平等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表现才能趋于真实,教师收集的信息才能更具客观性,评价才能更有科学性。教师必须要能够接受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过度追求对错,并能够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让学生感到亲切。

 5.在教学过程中的无缝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要为了评价而评价,导致评价与教学过程割裂开,评价必须是融入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要控制评价时间与教学时间的比例,不能因为评价影响了正常教学。

 6.重视学生评价主体的作用。学生评价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教等方面,即时性评价也要体现学生参与评价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在参与评价中的表现也是即时性评价的内容之一。

(二)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也常被称为“真实性评价”或者“替代性评价”,是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及发展水平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表现性评价体现了重视过程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绩评价等最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在实施表现性评价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要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涵盖学生在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收集信息和学生呈现结果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不能限制太多。

 3.评级过程的开放性,表现性评价从时间上看不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而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并且是持续性的,从空间上看,不限于课堂,还可以包括第二课堂

 4.评价标准的多维化,表现性评价着重点在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能做什么,因此其评价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具有个体差异性,其评价标准要多维化。

 表现性评价要以表现性任务为载体,主要包括简短评价任务,比如讨论;事件任务,比如小论文;延续性任务,比如学术论文。

五、工作要求

 (一)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采取一种方式,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结合,鼓励教师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二)形成性评价与记载平时成绩相结合,以平时成绩记载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和调动参与教学的热情。平时成绩记载办法参加学校相关规定。

 (三)考虑到我校的教学资源实际,对于学生人数多的教学班,建议教研室、课程组、任课教师在施行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时,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学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可行、有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在此仅列举一二:

 如:课堂布置一个或多个开放性的问题,将学生分成10-20个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学生充分讨论后形成统一答案,这个答案所得的分数就是这个学习小组所有同学的分数。这个分数可以通过教师评阅;或给学生一个评价标准由各小组间学生代表互相评阅;或分组讨论,教师点评;或教师随堂提问等方式获得。

 再如:考勤,教师如果将考勤作为形成性评价其中的一种形式,在第一节课告知学生,以随机抽点的方式、课间签到或其它更合理的方式来完成。

六、实施与解释权

 (一)本办法从下发之日开始实施。

 (二)本办法由校教务处负责解释。